皮革專欄|皮革如何製成?

每件皮革來自動物獸皮,絕對是是獨一無二,並且能夠長久使用,並且越用越有味道,我們應該細心的維持。
在討論皮革保養之前,有兩件事情我們覺得很重要:

  1. 皮革是怎麼製造出來的,過程中添加了什麼?
  2. ​使用中的皮件需要補充什麼? 不需要補充什麼?

皮革的製造和加工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:

 

 

1. 準備階段(皮革的準備)

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獸皮上的毛髮和其他不需要的組織,使其適合進行進一步的加工。

  • 浸泡 (Soaking):將獸皮浸泡在水中,以清除血液、污垢和鹽分,並恢復皮膚的柔軟度。
  • 脫毛 (Unhairing):利用化學品(如石灰)或機械方法去除毛髮和表皮層。
  • 刮肉 (Fleshing):去除皮革內側的脂肪和殘留的肌肉組織。

 

 

2. 鞣製階段(皮革的鞣製)

鞣製是將獸皮轉變為穩定、耐用的皮革的關鍵過程。

  • 浸灰 (Liming):將獸皮浸泡在石灰液中,進一步軟化皮革,並去除殘留的毛髮。
  • 脫灰 (Deliming):使用酸性物質中和浸灰過程中的殘留鹼性物質。
  • 鞣製 (Tanning):通過使用鞣劑(如鉻鹽、植物鞣劑或合成鞣劑)處理獸皮,使其穩定不易腐爛。鞣製過程可以分為鉻鞣、植物鞣和合成鞣三種。
  • 分層(Spliting):主要將皮革分為粒面和非粒面兩種用途不同用途方式的皮革。

 

 

3. 加工階段(皮革的處理)

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皮革達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學特性,以適應不同的用途。

  • 中和 (Neutralizing):調整皮革的pH值,以中和鞣製過程中殘留的酸性物質。
  • 染色 (Dyeing):根據需求給皮革上色,使其具有所需的顏色和美觀性。
  • 加脂 (Fatliquoring):通過加入油脂,使皮革柔軟且具有一定的彈性。
  • 擠水 (Setting):用機械壓平和去除皮革中的多餘水分。

 

 

4. 完成階段(皮革的完成)

最後的處理使皮革達到最終產品的質量要求和外觀標準。

  • 乾燥 (Drying):將皮革徹底乾燥,使其穩定並準備進行後續處理。

  • 整理 (Finishing):根據皮革的最終用途,進行打磨、塗層、壓花等處理,以達到所需的質感和外觀。

  • 修邊 (Trimming):對皮革進行修整,去除不規則邊緣,確保尺寸和形狀符合要求。

  • 檢驗和分級 (Inspection and Grading):檢查皮革的質量,並按等級進行分類,以保證產品符合標準。

 

 

皮革保養與製造過程息息相關

經過以上四個步驟,獸皮最終轉變為各種不同用途的皮革產品,應用於鞋類、包袋、家具等領域。皮革製造過程中,替皮革補充加入油脂,使其柔軟具有彈性,出廠前表面保護的亮光塗料,以維持皮革的美觀與觸感。

 

 

關於皮革的保養,我們注重三件事情:

1. 補充油脂|使用適合的保養產品,保持柔軟避免龜裂。

2. 維持透氣|不過度保養,維持皮面清爽避免發霉。

3. 多多使用|皮件越用越好看,不要客氣,多多拿出來見客。

 

台灣屬於潮濕的亞洲熱帶氣候,水氣重、潮濕,如果過度的保養,厚重的油脂將不易水分排出,在皮革內的水分比例高了,自然就容易發霉。保養的方式也要因地制宜,台灣並不像歐洲、日本的乾燥地區,皮革需要大量的油脂維持內部水分避免龜裂,在台灣需要的是要維持透氣,簡單好施作的保養乳液不僅能夠維持皮革的透氣,也能維持表面應有的光澤。